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

- 隨堂20101105 腦力激盪

目標
演練腦力激盪術

方法

1.五人一組,針對期中作業進行腦力激盪術。 
2.說明三個臭皮匠為什麼勝過一個諸葛亮。
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,看待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,如果只是一個人在想辦法,再聰明的人也會也沒有顧慮到的地方,而三個人一起想辦法的話,許多不同的想法都會集結在一起,思考到的層面也比較多,如此一來便比較容易成功。
3.陶朱公造秤的故事與腦力激盪術的關係。
  據當地民間傳說,陶朱公居陶經商時還發明了秤。陶朱公經商的時代還沒有衡器,市場上很多貨物的交易都是估計分量,很難做到公平交易。於是他便設想製造一種能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。
  一天,陶朱公用桔橰從井中汲水時受到啟發。桔橰是當地常用的汲水工具,它是運用杠杆原理設計製造的。陶朱公急忙回家模仿桔橰做起實驗來:他用一根細直 的木杆,一頭拴上吊盤,用以盛裝貨物,一頭系一斧頭作砣,再用木樁把木杆支撐起來。實驗發現,吊盤的貨物越多,斧頭就要移得離支點越遠,才能保持木杆平 衡。他把貨物的多少與斧頭移動的距離一一作了記錄,且在木杆上刻出標記。爲使用方便,他把一隻斧頭的重量定爲一個單位——斤。但是,比斧頭輕的東西怎 樣稱量呢?範蠡苦苦思索了很長時間,一天夜裏,天空星宿的排列又給他帶來靈感。他於是便將秤桿上一斤的距離平分爲十三份,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,一 顆星代表一兩重,十三顆星代表一斤。為表現它的公平,陶朱公就給它起名叫“秤”。這種秤必須把木樁固定在地上使用,對於坐商還可以,而對於行賈使用起來就 很不方便。於是陶朱公又對秤進行了一番改造,在秤桿支點上鑽個小孔,小孔穿上麻繩,用手來提。這樣一來,秤的使用和攜帶就方便多了。
  就這樣,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,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,直至今天。據史料對照,陶朱公發明的秤比羅馬大秤還早二百多年呢。

這個故事說明了:只要有心,就可以把生活周遭的事情都能夠腦力激盪。只要有心,腦力激盪就可以變成你的創意。只要有心,你的創意就能為許多人帶來方便。
4.練習個人腦力激盪術。
運動:羽球、網球、桌球、籃球、足球、賽跑、跳高、跳遠。
台灣美食:珍珠奶茶、臭豆腐、水餃、湯圓、紅龜粿。
科技:電腦、筆記型電腦、手機、iphone、ipod、ipad、psp、wii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